平利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实施百亿绿色产业培育、百个重点项目攻坚、百里乡村振兴示范、百个和美村庄建设、百名优秀人才兴村“五百行动”,推动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工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实施百亿绿色产业培育行动。立足县情,着力培育富硒产业、新型材料、全域旅游“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构建绿色富民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壮大富硒产业。以全县20万亩富硒茶首位产业为突破,打造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秦汉古茶全国驰名畅销产品。持续壮大“1+X”特色农业,推动绞股蓝、中药材、生态猪、富硒粮油、魔芋核桃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支持发展富硒产业新业态,创新“富硒食品+冷链配送”等物流模式,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核心示范区,力争2024年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确保产业提质增效、群众持续增收。二是做深新型材料。按照“龙头带动、链式布局、园区承载”的思路,大力发展以重晶石开发为主的新材料工业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县经开区标准化厂房建设、老县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和陈家坝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力争“十四五”末新材料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三是做强全域旅游。坚持“茶旅融合、康养旅居”定位,围绕“一核一环三线”旅游布局,加快八仙天书峡、老县蒋家坪、长安硒茶小镇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旅游要素配套水平,常态化开展四季旅游推介,推动乡村旅游、生态康养、康养旅居协同发展,2023年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十四五”末全县旅游康养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实施百个重点项目攻坚行动。坚持重点项目引领乡村建设与发展,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紧扣十大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一是全力攻项目、扩投资。坚持前瞻性谋划项目,用好各项政策措施,谋划一批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储备一批扩大工业投资、撬动民间投资的优质项目。全方位争取项目,全过程推进项目,用好领导包抓、专班推进、观摩点评、督查考核等措施,形成项目谋划、开工建设、投产达效良性循环。二是聚力大招商、增动能。在“精准”上出实招,紧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靶向招商,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好的地方精准招商。在“创新”上求突破,建立招商引资意向线索动态信息库,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方式,深入开展上门招商、重点产业招商,力争引进10家以上过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三是倾力强要素、优环境。健全“代办帮办”,落实“项目管家”,实行全链条保姆式服务。提高服务质效,实行县委常委带头落实包联重点企业、助企纾困快速响应等机制,主动当好企业发展“调查员”“服务员”,尽心尽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落实“放管服”要求,严打破坏营商环境等违法行为,提升行政效能、提振企业信心、激发投资活力。
实施百里乡村振兴示范行动。树立全域、全员、全面振兴理念,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老县、长安两个示范镇为引领,集中打造安平、平镇高速沿线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一是建设精美县城。以创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扎实推进县城更新行动,统筹抓好西大桥建设及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完善教育医疗配套,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县城承载力。精心布局特色街区,促进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服务业增量提质,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元化生活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全员参与、全时保洁、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二是打造特色集镇。围绕“一镇一特”,加快培育农业产业、茶旅观光、康养旅居融合发展新业态,着力打造老县镇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样板、长安镇茶旅融合示范带、广佛镇农旅融合示范带、八仙镇红色记忆示范带,推动全县各镇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形成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三是守牢生态底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执行河(湖)长、林长制,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工程,推广运用节能技术,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实施百个和美村庄建设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力守护绿水青山,建成百个宜居宜业和美村庄。一是筑牢振兴根基。持续压紧压实动态监测帮扶责任,紧盯“三类户”,打好组合拳,有效防止因疫因病返贫致贫,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支持市场主体带动农户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深化对口帮扶协作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推动新社区工厂扩能增效,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扎实开展撂荒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粮油种植示范基地,扶持合作社和大户规模种植、订单种植,推动粮油稳面积扩产能,全面保障粮食安全。二是提升村庄品位。以2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样板,按照“巩固一批、提升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科学合理明确村庄分类,加快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到2024年,滚动建设100个有颜值、有内涵、有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村庄,争创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三是培育乡风文明。倡导文明新风,有效发挥村规民约、乡贤治理、道德评议作用,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让勤俭文明蔚然成风。
实施百名优秀人才兴村行动。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每年为乡村振兴输送百名优秀人才,多措并举支持人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一是倾心招引人才。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建立平利籍在外能人信息库,依托异地平利商会,设立人才招引工作站,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各镇每年至少回引2名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兴业,实现技术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坚持人才链与产业链相融合,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建设一批示范作用强的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团队,让创新智慧和创业激情竞相迸发。探索制定重点企业引才办法,支持企业自主引进人才,大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悉心培育人才。以提高群众科学素质和实用技能为重点,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为农村发展锻造一支人才队伍。挖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引导乡贤、商协会、社团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助力乡村振兴。建立人才传帮带机制,在教育医疗、文化农林等系统,开展名师带徒弟、专家带团队活动,确保人才队伍接替有序。三是用心留住人才。用好“1+6”人才政策措施,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聚才用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智力支持。深化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县级领导带头“一对一”联系专业人才,及时排忧解难,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弊端,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动态化跟踪管理,建立以创新价值、兴农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用好正向激励“指挥棒”,让优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