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新思路擘画新蓝图 ——紫阳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侧记

        作者:胡智贤 时间:2023-01-17 09:29 来源:紫阳县 【字体:

          深冬的紫阳县蒿坪镇蒿坪村,在漫山遍野的茶树装点下,仍旧绿意盎然。近日,一得空,邱寿高就穿梭在茶园里,查看管护情况。邱寿高是蒿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紫阳县蒿坪茶旅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眼前的这些茶园,都是我们村的,有企业经营的,也有村里合作社种的。这些年,不论是集体经济发展,还是大伙儿增收,都靠这大片的茶园。”邱寿高告诉记者,2018年,蒿坪村启动村集体经济伊始,村集体只有100万元。随着茶产业越做越大,集体经济账本越来越厚,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截至目前,蒿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950元,位于全市前列。
          在紫阳县176个村(社区)中,像蒿坪村这样的集体经济强村还有不少。近年来,紫阳县突出党建引领,盘活发展模式,健全保障机制,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子”,激发村民增收致富“新活力”。截至目前,该县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总收入达到2480万元。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128个,约占村(社区)总数的73%,其中有3个50万元以上的“大户”。
          走进城关镇青中村,能看见一栋栋独具特色的民宿掩映在树林中,勾勒出一幅山水田园的美丽画卷,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度假享受。从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山村到游客频频打卡的休闲旅游村,青中村的“蝶变”正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硕果。
          青中村位于城南12公里处,平均海拔800米,林木茂盛,山川秀美,素有“云上青中”之美誉,具有发展农村休闲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建民宿增收致富,对于村民来说,就如天方夜谭,起初没有多少人赞成。”回想起当年流转土地发展民宿的经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冉维富回忆,“有想法,干起来可不容易。我们召开了多次村民大会,2018年才最终选定在青中村二组优先征地50亩。”
          征地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征地期间,我才真正明白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的意思。村里的大事、小事,党员、干部一定要冲在前头;村里的大利、小利,党员、干部一定要排在后头。”冉维富说,几个月的征地工作,拉近了干群距离,凝聚了人心。
          顺利完成征地后,青中村先后引进紫阳县旅游公司、恒观远方(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成立紫阳隐居乡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按照支部引领、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农户参与的原则,大力推动“支部+旅游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盘活山、水、田、园、林等资源,逐步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康养度假、运动拓展、农家餐饮于一体的城市近郊型乡村休闲旅游村,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过去,由于行政村“无钱办事”,导致村级党组织“有心无力”。在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紫阳县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制定出台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村民委员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堡垒,提振党员干部谋发展、干事业的信心与动力,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遍地开花”,形成“满园春色”,实现紫阳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新突破。
          紫阳县农村经营工作站站长吴迪告诉记者,“建强基层组织,强化党建引领,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他们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筋骨’。”
          在紫阳县的各村,这一“筋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两委”班子不等不靠,主动想办法、找出路,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员带头、产业助力、资产添力、服务出力的路子。
          水果店、小吃店、副食品商店……在蒿坪镇东关村农贸市场,商铺林立,十分热闹。
          “刚住到这里,生活非常不便,买东西都得跑很远,现在楼下既能吃饭还能买生活用品,太方便了。”村民蔡威平高兴地说。蔡威平所指之处,是东关村的集体资产,市场内有三间商铺,每年可以给村集体创收近8万元,实现社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如何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近年来,紫阳县聚焦村集体经济规模小、收益低、发展后劲不足等困境,从集体直接经营,“社企”合作经营,“社社”共建经营出发,探索创新“八大模式”,形成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
          挖掘农旅资源,走“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各村现有的各类土地、产业、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发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增收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盘活沉睡资源,走“资产经营型”发展模式。对村集体闲置的土地,废弃的学校、厂房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多种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培植和扶持企业上规模、上等级,增强竞争能力。
          立足区域优势,走“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立足村落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能人大户示范带动作用,打破过去产业发展“散、乱、杂”的局面,走“主导产业+农户”的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产业发展之路。
          调动服务实体,走“乡村服务型”发展模式。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成立劳务公司,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兴建经济组织,走“物业经营型”发展模式。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整合各方资源,走“社企合作型”发展模式。引进工商资本下乡兴业,通过合作、参股等方式,从专业投资、规模发展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着手,推行“村社企合一”模式,参与园区开发、产业投资、企业投资等,盘活资产,提升价值链。
          跳出地域定势,走“异地置业型”发展模式。突破区域界限,畅通村集体经济“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渠道,采取“联村共建、抱团发展”模式,跨地区购买和建设厂房、办公楼、商铺等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顺应发展潮流,走“电子商务型”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直播+短视频”进行包装销售,为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等提供产品认证、包装、直播、物流、销售等服务,带动特色农副产品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你们看,那几个棚已经采摘完了。”
          “这个棚,工人们正在采摘,一装好就拉走。”
          站在食用菌基地,刚参加完村集体经济培训学习的刘应军一脸欣喜。自担任燎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刘应军多次参加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逐渐精通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门道。
          眼前的食用菌基地,正是2020年在他和“两委”班子进行可行性论证及前期试验,选定的村级主导产业。包联单位中油测井公司先后注资200万元,村里又整合政府资金300万元,协调流转50亩土地建成。3年内,先后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提留227万元扩大生产,形成厂房、料场、接种及养菌室、大棚、冷库、烘干房等一体化专业生产链。目前,该基地年生产干菌30吨、鲜菌120吨,菌类食品12吨,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50万元,村民年分红26万元,是紫阳县规模最大的无污染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种产销一体,产能日渐增值,村集体有收入,村民腰包鼓,好得很。”对于当前的发展,刘应军很是满意。
          在向阳镇江河村,村集体经济也发展得风生水起。该村立足村内产业发展优势,用活村集体经济规章制度和办法,积极规划储备村集体经济项目,充分挖掘村内闲置资源,因地制宜,谋出路、拿实策,想方设法盘活资源和资产。“2021年,我们村对闲置的老学校、老办公用房等集体资产逐一评估,由村委会出面集体收回、再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创建茶叶加工企业1家、石磨面粉加工厂1家,以收取租金方式回馈村民,实现村内‘无闲房’,集体‘无闲产’。”站在江河村面粉厂前,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远宝说,全村还将立足茶产业优势,对原有1200亩优质茶园、600亩新建茶园加大管护力度,发展多元素果园采摘体验观光园、农家乐、茶叶粗加工作坊、无抗蛋禽鸡养殖,加大江河富硒‘银针’茶叶电商营销,多渠道壮大江河村集体经济。
          强机制,蓄势能。紫阳县通过组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团,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职业经理人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或指导员,定期开展村干部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专题培训,建立健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联系帮扶责任制,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管理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补助机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办法,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规范的收益分配办法,通过班子帮带、资金援助、技术支持等措施,完善组织体系,规范资产管理,强化正向激励,把人才、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资源导入农村,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奏响强村富民的新乐章。
          随着村域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越拓越宽。紫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喻铭星说,“我局将乘势而上,攻坚破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整合农村资源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持续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大限度激发壮大村集体经济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