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安康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调研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1日04时02分作者:汪成安 张修虎来源:

        本文通过对比安康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经历的先后两次示范推广工作,旨在研究和探索实际应用中的农机推广工作模式,给农机技术推广提供一些启发与思考。

        一、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发展的历程

        安康属典型丘陵山区地貌,农业生产地理条件较差,如何克服和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瓶颈和困难,始终是农机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水稻作为安康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其生产必须是平整的水田,相对来说利于机械化生产,所以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一直是我市农业机械化率先突破的方向之一。从2001年开始,我市确定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先后经历了两次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推广:

        (一)、2001—2012年。2001年,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在我市启动,当年主推的几项技术包括水田轮灭茬耕整、水稻软盘旱育秧、水稻机插秧及抛秧、水稻机械化收获等,主推的机械有水田轮、水稻抛秧机(机动喷雾器加装抛秧盘)、插秧机、机动和人力(脚踏式)打谷机、久保田联合收割机等。推广的模式主要是农机部门引进机械试验示范、召开现场演示会宣传推广。2002年,市县农机部门在月河川道地区开展水稻机插秧及抛秧面积100余亩,通过实验示范,此次推广的技术及机具较为成熟,因此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在2003年被365在线娱乐平台官网_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_365bet娱乐投注人民政府评为365在线娱乐平台官网_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_365bet娱乐投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但从20042012年间,水稻机插秧面积年均在100亩左右(农机部门示范项目的),全市拥有谷物联合收割机20余台,年均机械化收获水稻面积在10—14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量在8—10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工作止步不前,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插秧瓶颈依然没有解决。

        (二)、2013年,我市在汲取前期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再次提出破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瓶颈率先突破的是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而水稻全程机械化要想发展必须率先突破水稻机插秧。此次推广采取的技术为水稻自动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植保、水稻机械化收获,主推的机械有自动化育秧设备、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步进式插秧机、各种型号谷物联合收割机等。截止2015年底,全市拥有各类水稻联合收割机120余台,当年水稻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跨区作业收获7—8万亩);2016年,全市拥有各类插秧机130余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突破2万亩。

        二、两次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分析

        (一)技术差异

        育秧:在育秧环节第一次是人工育秧,第二次为自动化育秧设备育秧。第二次推广工作中,农机与农技部门相互配合,多次联合召开培训会对农业经营主体、农机合作社、农户进行机械化育秧培训。自动化育秧在效率上是人工育秧的40--60倍且出苗整齐。自动化育秧生产使规模化育秧成为现实,为机械化插秧打下基础。

        插秧:第一次主推抛秧,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根据当时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而推广的一项技术,它的优点是投入小,机动喷雾器加装抛秧盘一套仅需400-500元成本,而当时一台插秧机的成本在四五千。但抛秧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技术难度较大,抛秧作业后往往还需要人工下田补苗或间苗,因此,机械化抛秧技术没有真正推广开,只是试验示范做了一些。第二次全部推广机械化插秧设备,此类机具市场价相比2002年价格有所下降,农民购买力相比又增强,同时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又给补贴一部分,插秧机已易为农民接受。

        收获:第一次推广的主要机具有机动打谷机和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因为久保田收割机单台价格在20多万,这对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来说,投入太大,当时全市总共有三台,一台是农机化项目扶持配备给汉阴的,两台是汉滨区一个农机大户购买主要用于跨区作业的。当时推广的主要方向是机动打谷机,收割还是靠人工。第二次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中,我市从2013年开始引进了大小不同的多个型号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进行示范和推广,同时争取到市财政对此类机具的二次补贴,也就是一台机具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大约补贴三分之一,市财政在补贴三分之一,农民只需出三分之一的钱。这一段时期水稻联合收割机推广很快,水稻机械化收获已在全市大范围推开,一改过去由跨区作业收获为主转变为本地机械化收获为主。

        (二)两次推广工作模式差异

        在第一次推广工作中,农机部门引进机具,组织召开现场演示会等方式进行示范,引导农户投入。模式就是简单的农机技术推广+农户。在第二次推广工作中,农机部门在引进机具开展实验成熟的基础上,开始选点扶持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地理环境特点指导并扶持合作社引进大小适宜的先进农机具,联合农技部门整合资源,相互借力对合作社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培训,引导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或签订代耕代种代管代收服务的订单作业。订单作业完全遵守市场规律,既让农户节约成本,又让合作社从中取得利润,这样农民和合作社达到双赢。总的来说,在第二次推广中首先是开展农机农艺的融合,其次是加入了市场因素,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事交由经营主体,经营主体能做的政府不掺和,政府的作用是政策资金上的扶持与技术上的培训。模式可总结为农机农艺融合+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户。

        三、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通过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两次推广结果来看,我们得到以下几方面启示:

        (一)政策扶持是保障。农机上的投资,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率的投入,一套农业机械往往好几万甚至一二十万,在不跨区作业的情况下每年作业季节比较短,导致成本回收期慢,个体农民一般不愿意投入,所以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带动了农民投入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但对于丘陵山区来讲,一是适宜机具缺;二是补贴比例偏低。拿本文中第二次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中机械化收获机具来说,因为有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和当地财政的二次补贴,所以推广普及的快。

        (二)培育农机新型经营主体是关键。从第一次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来看,农机部门年年举行现场会、演示会来宣传新机具、新技术,但是,年复一年,实际推广的效果并不好,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农民看后因为机具价格高而只能买部分环节的机具,买不了全套的;二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技术储备不足(主要是大部分农民因外出务工流动性大,育秧环节和插秧环节全部会的少)。因此,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整合农户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机械、土地等),实现资源最大利用,然后有针对的弥补关键环节的短板,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从而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在扶持好农机专业合作社使其不断取得盈利的情况后,周边区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随着合作社的发展而不断提升,依托合作社建设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能稳定发展。

        (三)农机农艺融合是推广工作的抓手。从水稻育插秧环节来看,农机农艺的高度融合是农机推广工作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脱离农艺的支撑,农机新技术难以普及与推广,只有农机部门与农技部门形成合力,不断完善和创新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培养出农机技术与农技技术兼顾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农机推广工作才接地气,才能在农村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全程机械化才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实现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农机与农业两部门必须围绕共同目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构建统一规范的融合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夯实同步发展的融合基础;以技术培训为抓手,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

        当前,我市农业生产正在由传统的人畜力向机械化过渡的关键时期,农机推广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两次推广结果来看,推广模式在具体推广工作中直接影响着最终结果。因此,在农机推广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政府从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扶持,从市场角度出发找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载体,农机推广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主办单位:365在线娱乐平台官网_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_365bet娱乐投注农业农村局   技术支持:365在线娱乐平台官网_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_365bet娱乐投注电子政务办公室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7191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   联系电话:(0915)3112452